一、评估 1、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 2、导管有无移动,是否脱出或进入体内。 3、敷料有无潮湿、脱落、污染,是否到期。 二、用物准备 1、无菌物品:一次性治疗巾、无菌生理盐水、20ml注射器1支、无菌手套1副、10*12透明敷料、无菌胶布(可用无菌输液帖)、肝素帽 2、PICC换药包:弯盘1个、治疗巾1块、无菌镊子2把、纱布4块、小药杯2个(各装6个大棉球) 3、基础治疗盘(含碘剂、75%酒精)、抗过敏胶布 三、操作步骤 1. 七步法洗手,戴口罩。 2. 备齐用物,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3. 测量臂围并记录; 4. 病人臂下铺一次性治疗巾隔湿,暴露导管穿刺部位,用拉伸的方法去除透明敷料,注意切忌将导管引出体外。查看导管刻度,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或渗出物。 思乐扣拆除法: a) 打开思乐扣上的锁扣,小心从锁扣上移开导管 b) 用酒精浸润并掀起固定垫的边缘,然后继续用酒精溶解固定垫下表面,直至将固定垫从皮肤上移开。切勿强行去除固定垫。 5. 免洗手消毒液洗手,打开PICC换药包。 6. 按无菌原则投递透明敷料、无菌胶布、肝素帽、注射器等无菌物品于换药包内。 7. 右手先戴一只无菌手套,持无菌20ml注射器,左手持生理盐水,抽吸20ml生理盐水;然后右手持小药杯,左手持碘剂、75%酒精,按无菌原则分别倒于小药杯内;左手再戴无菌手套。 8. 在病人臂下铺无菌巾,建立无菌区,并将用物移至无菌区内。 9. 如有白色固定翼,取下白色固定翼,用酒精棉球擦拭,放置无菌区内待干使用。 10. 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上下各10cm,左右至臂缘。具体方法如下: a) 酒精消毒:用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外露接头部分轻轻将导管拉直提起,用酒精棉球消毒距穿刺点1cm以外皮肤3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顺时针); b) 碘剂消毒:碘剂消毒方法及范围同酒精。注:碘剂消毒穿刺点时均要在穿刺点按压片刻; c) 用碘剂正反着力消毒导管及连接器三遍。 11. 用纱布取下原有肝素帽,弃置;用酒精棉片或酒精棉球(不可过湿),包裹连接器螺旋部分用力正反摩擦消毒7-12次以上,放置在纱布上。 12. 20ml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并正压封管,新的肝素帽排气并旋紧。 13. 固定导管: 思乐扣固定法: (1) 用酒精清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待干; (2) 用皮肤保护剂擦拭,完全待干(10-15秒); (3) 按思乐扣上箭头所示方向(箭头应指向穿刺点)摆放思乐扣 (4) 将延长管上的缝合孔安装在支柱上,将锁扣锁死; (5) 导管出皮肤处逆血管方向摆放弧形(盘绕“L”或“U”弯),依次撕除思乐扣的背胶纸,将思乐扣固定在皮肤上; (6) 穿刺点置纱布止血,10*12cm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透明贴膜应完全覆盖思乐扣,排尽贴膜下空气; (7) 胶布蝶型交叉固定延长管; (8) 另一条无菌胶布横向固定透明贴膜的下缘 (9) 将延长管合理摆放并固定 14. 整理用物, 安置患者体位。 15. 注明换药者姓名、日期和时间。 16. 交代注意事项,七步法洗手。 17. 填写维护记录单。 l 导管冲洗 1. 频率 1) 治疗间歇期每7天一次 2) 每次静脉输液前、给药后 3) 输注血液或血制品后 4) 输注全胃肠外营养等高粘滞性药物后或取血后 2. 生理盐水用量 成人:20ml 儿童:6ml l 导管敷料更换频率 1. 穿刺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 2. 常规每7天一次 3. 敷料松动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l 肝素帽更换频率 1. 每7天一次或依据肝素帽供应商的建议 2. 肝素帽松动或受损时 3. 每次经由肝素帽取过血后且不能将残余血液清除时 4. 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