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引起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已经被充分认识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饮酒、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但是,发生中风的患者有些缺乏上述所有的危险因素。那么可以想象,还有一些我们至今没有认识的因素时时在威胁着我们的脑血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就是新近认识的一个促成中风的主要“凶手”。谈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认识,还有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
1933年的一天,美国麻省总医院急诊室接诊了一个8岁的小患者。这是一名具有爱尔兰血统的男孩,已经头痛、嗜睡、呕吐四天了。医生在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中发现,这男孩存在思维发育迟缓、视力障碍及先天性髋关节畸形。入院后,小患者很快出现左侧偏瘫、持续高热、血压升高,三天后他终于抵挡不住病魔的折磨,离开了人世。尸体解剖发现,患者致命的杀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梗塞。32年后,一名9岁爱尔兰血统的美国小姑娘由于智力障碍在麻省总医院儿科就诊,检查发现她还伴有视力障碍。女孩的妈妈告诉大夫,30多年前,自己的一位兄弟在很小的时候突然死于有相似症状的疾病。原来,30多年前的小男孩是这姑娘的舅舅!大夫将小姑娘的尿液进行化验,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同型半胱氨酸。如果在患者尿中发现这种物质,则该患者就会被诊断为同型半胱氨酸尿症,这是一种遗传病。由此,医生推测小姑娘的舅舅——那个32年前死于中风的男孩,肯定有同型半胱氨酸尿症。
夏季也是脑卒中的高发期,随着气温的变化,人体血管也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热胀冷缩。此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一般较冬季要降低10~20mmHg,如何使用降压药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人们都知道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对有些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也会导致中风。
今年68岁的马老师患高血压20年了,长期服用降压药。近一段时间他经常感到头晕乏力,行走、站立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时消失。前几天早上一量血压:150/95mmHg!赶紧找出两片心痛定舌下含化。半小时后,他的血压降至120/70mmHg,但同时感到右侧肢体无力,话也说不出来了。到医院一查,被诊断为中风。马老师不解:自己只是把血压降到了正常,怎么会中风呢?参加会诊的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博士生导师王新志教授说,马老师患的是缺血性脑卒中,还伴有颈动脉高度狭窄,导致这次发病的直接原因是降压不当。
王教授解释说,把血压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确实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病率,但并非所有人都一定要将血压降到正常值。对于长期患有脑动脉狭窄或硬化的病人来说,血压降到正常标准,轻者可出现站立行走时头晕、心慌、乏力、出汗症状,重者可导致脑梗塞。原因在于血液是靠压力和流速来保证脑组织供血的。当人直立时,脑处于高位,此时机体需要一定的血压压力才能保证脑部充分的血供应。脑动脉狭窄病人脑部供血量本来已显不足,此时如硬性降压,血液只能供应到脑动脉的主干和分支,两支动脉之间的脑组织边沿区域就会出现缺血灶,从而导致中风偏瘫。如果形象地比喻,就像机械浇灌的麦田,因动力不足,两块麦田之间的地域因浇不到水,麦苗就会干枯一样。由于这类中风是因血流达不到所引起的,医学界称此为“分水岭性脑梗塞”,也叫“血流动力学性脑梗塞”。有时液体摄入过少,或丢失过多(腹泻、高烧出汗、不恰当地使用利尿药等)导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也可造成这种血流动力学性脑梗塞,但均发生在脑动脉狭窄的基础上。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
脑卒中即老百姓常说的中风。它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是由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的,即我们通常所听说的脑出血。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产生的栓子堵住脑血管,导致脑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在各种引起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中,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占到脑卒中的一半以上。在多数西方国家中,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冠心病;而在我国,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人数是发生心肌梗死的5倍。
出血性卒中
血压增高时,脑部的小动脉会收缩。血压越高,血管收缩越剧烈。长时间的血压持续升高,会导致小动脉的血管管壁变硬。变硬的血管,不再能够随血压的高低产生明显的收缩。打个比方,往一条橡皮管中灌水,在适当增加水压时就可以看到橡皮管扩张;而往一条钢管中灌水时,即使水压很高,钢管也不会扩张。长期的高血压就是将血管由“橡皮管”变成了“钢管”。其结果是:当血压下降时,脑部就会出现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相反,血压升高时,血液对血管灌注过度,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加,而血管壁又不可能像钢管一样结实,这时就会破裂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70%。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脑出血很可能是脑内小动脉瘤突然破裂导致的。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昏迷、呼吸浅慢、不同程度的瘫痪,如颅压高可有剧烈头痛伴喷射状呕吐,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进入夏季,腹泻成了时令病。家住南头的梁大妈前两天拉肚子,老往厕所跑。她平时身体好,也不当回事,照样下地干活。那两天,正赶上天气热得很,大妈就像要虚脱一样,汗珠子吧嗒吧嗒往下掉,感到全身无力。到第3天起床时,她突然偏瘫了。女儿急忙将母亲送到医院。孩子感到很奇怪:母亲才55岁,又没有血压高,怎么会突然中风了呢?医生告诉其家属:这是腹泻引起的。
腹泻怎么会导致中风呢?上了年纪的人尽管看上去身体健康,但许多人都有脑血管硬化基础,有的还有动脉硬化斑块,血液循环不是那么畅通。剧烈腹泻和大量出汗,会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血液变得黏稠,流动缓慢,在脑部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血流中断,就会出现偏瘫、口齿不清等中风症状。
为此,中老年人要注意:
●第一,不要轻视腹泻、呕吐、高烧、出汗这些小恙小疾。因为这些疾病可以造成脱水,进而造成血容量不足,这往往是中老年人发生脑梗塞的常见原因。
●第二,要注意监测血压。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吃得好了,活动却少了,高血压、中风、糖尿病这些富贵病也随之“下乡”。但由于经济条件和科普知识的欠缺,农村人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看病,高血压病人普遍不注意监测血压,也不吃降压药,所以造成中风偏瘫发病率的上升。
鼻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出血原因很多,一般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而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则多见于鼻腔后部,一般由鼻后侧静脉曲张及下鼻甲后方的鼻—鼻咽静脉丛导致鼻后部出血,同时也与老年人高血压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以高血压为病因的鼻出血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国内学者报道,由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占10%~25%。患者易受精神或环境变化的影响,鼻出血多发生在清晨或活动后。由于出血部位在后鼻道,加上血压较高、血管弹性差,故出血较猛。当患者看到出血较多时,又会造成心情紧张而使血压更加升高,导致出血不止。因此,老年人遇鼻出血,千万要保持镇静,放松心情,并将流入口中的血液尽量吐出,以免咽下刺激胃部引起呕吐,如果出血不止应马上到医院进行治疗。
值得警惕的是,反复鼻出血往往是脑出血的先兆。因为老年人鼻腔内血管硬化,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当血压升高而脑血管未破裂之前,鼻腔的小血管会先破裂而发生鼻出血。因此,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应提高警惕。
目前治疗鼻出血的方法主要有鼻腔填塞、微波、激光等疗法。术后应在医生的帮助下服用降压药及止血药,但也不要将血压降得太快。因为许多血压高的老人,机体的重要器官对高血压状态已经相对适应,如果血压降得太快,可使血流量锐减,影响心脑的血供而发生危险。老年鼻出血患者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恃心情愉快,起卧、大便时动作应缓慢,以防血压升高再致鼻出血。
|
问 题 |
询问者 |
回复 |
![]() |
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