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于东辉老师文章--《坏妈妈坏爸爸7宗“罪”》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596    发布时间:2014/1/11 21:03:00    
更多

 

“3·15”刚刚过去,大人们忙着投诉不合格产品,向不良商家索赔,小孩子们还没有法律维权的意识,也不会拨打“12315”,但他们其实也有着一肚子的怨言,“我有一个坏爸爸”,“好想换一个爸爸”,“再去超市买一个妈妈”……抽烟、喝酒、晚归、乱发脾气、打人、打麻将、不会讲故事,这些都是小孩心目中坏妈妈坏爸爸的标准。作为家长,了解什么是坏妈妈什么是坏爸爸,比了解什么是好妈妈好爸爸更为要紧。本栏目并非虚构,欢迎各位家长对号入座。

    1

    喜欢发脾气的妈妈比魔鬼更恐怖

    尔雅的妈妈脾气不太好,老公回家太晚,钟点工漫天要价,菜价上涨、婆婆邋遢、邻居吝啬、孩子爱看电视等琐碎小事,都能够让她大发雷霆,尔雅小小年纪,已经学会安慰妈妈,“妈妈妈妈你别生气,幼儿园的老师说了,生气对身体不好。”尔雅有时候也会觉得很委屈,她向爸爸倾吐心声,“为什么妈妈总是爱发脾气?”爸爸总是默默地带她出去“避难”,两个人一起去看电影玩游戏。

    专家分析:在一个家庭中,不仅基因会遗传,其实心理的习惯与行为模式也会遗传,尤其是坏脾气,更是如此。我们可以想像到,尔雅妈妈的妈妈,也许就是一个坏脾气的女人,在耳濡目染之下,一代代的孩子们,就学会这种用发脾气交流的不良模式,并一代代地遗传下去。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会喜欢在家庭里乱发脾气呢?其实发脾气在家庭关系中,除了模仿与习得之外,也同样表示一种权力的象征,往往在夫妻关系中,喜欢发脾气的一方,能够让另一方退让或服从。于是,喜欢发脾气的一方,更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并最终让自己的后代,饱受创伤,也最终变成喜欢发脾气的妈妈或爸爸。

    2

    不会讲故事的妈妈有什么用?

    葛一菲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她喜欢看书,但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人在书房做设计的时候也不愿意被人打扰。这样的性格影响了她与孩子的交流,在女儿眼中,妈妈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大笨蛋,有时候还会摆一张臭脸,不喜欢理人。她很生气地把妈妈书房里的书弄得乱七八糟,还很生气地说,“妈妈你看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连个故事都不会讲!”

    专家分析:在孤独中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在成年后,也变成孤独的父母。但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却不能像以往那样采用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可以不用心去交流。相反,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很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交流。可以说,今天的父母,越来越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父母,而更像是孩子的朋友或玩伴。今天的父母,最好能够变身为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才能应对孩子的需要。尤其是讲故事,更应该成为父母的杀手锏。在这里可以分享一个讲故事的小要点,想想一天来的经历,有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然后总结给孩子听,慢慢地,您也会讲故事了。

    3

    爸爸妈妈你们怎么闯红灯!

    “过马路,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是冰冰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老师还给小朋友们讲述了闯红灯的危害。但冰冰的爸爸妈妈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交通规则一直都比较漠视,中国式的过马路是凑够了一拨人,大家就一起走,不管当时是红灯还是绿灯。平时上班赶时间的时候是这样,周末和冰冰一起去动物园的时候,他们两个还是如此,冰冰不愿意了“爸爸妈妈你们怎么闯红灯!”

    专家分析:父母永远是孩子是模板,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总会疑惑孩子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静下心来想一下,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问题源头,其实都是来自父母自身。

    不守规则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同样不守规则的孩子。所以,对于父母,尤其是初手父母来说,要时时想到,身边总是有一双期待的眼睛,在看着自己,请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

    4

    言而无信的妈妈最可恶!

    轩轩不喜欢上幼儿园,每天早上起床上学是最艰难的事情,妈妈为了能够顺顺利利地把轩轩送到幼儿园,轩轩妈妈总是会被迫做出各种承诺,“你4点就要来接我啊!”“我要吃麦当劳的儿童套餐!”“我要买巴拉拉小魔仙的玩具!”“我要去迪士尼。”这些要求有的并不过分,轩轩妈妈就暂时答应下来,可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轩轩妈妈渐渐觉得力不从心,只好不停地在承诺上面加上一个期限,“下次,下次一定买!”轩轩不愿意了,“妈妈你骗人,妈妈你是大灰狼,老是骗小孩!”

    专家分析:承诺是培养孩子优秀人格的重要方面,而且,孩子的记忆能力非常惊人,只要父母讲过的话,尤其表达的各种承诺,孩子往往会信以为真,并不会从小就能够分辨,究竟哪些是礼貌,哪些真实的。如果父母因为某种原因,轻易与草率地承诺,又不去实现的话,往往让孩子非常愤怒,同时也失去应有的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影响巨大。

    5

    不听话的妈妈不是好妈妈

    楠楠今年刚刚3岁,连她的妈妈也搞不懂她对“坏”这个字意的认定从何而来,但是事实上只要家长做的有一处不如她意,她就会在对你的称呼前加上一个“坏”字。比如,早上她一醒来就要喝牛奶,妈妈暂时还不想起身,就会跟她说,“再等一下下,妈妈再眯一会起来给你冲牛奶好不好?”她不依,嚷嚷着“不嘛,不嘛,现在就冲,妈妈你去嘛”,妈妈没理她,继续闭着眼睡觉,她就开始叫她“坏妈妈”了。她还如法炮制地叫出了“坏爸爸”、“坏爷爷”、“坏奶奶”。

    专家分析:在孩子最原始的内心中,对父母的认识,就已经会简单划分为好妈妈或者坏妈妈。许多父母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甚至在欧洲最古老的律法中,就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产,可以任意处置。但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中,却正好相反,往往会认为,父母才是自己的。在这方面,3岁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3岁前的孩子,可以多一点宠爱,让其培养出对人生的正面模板,但一过3岁之后,就可以适当给予一些限制与规条。所以,3岁前可以是听话的妈妈,但3岁后,妈妈要渐渐不听话,并要有一定的权威感哦。

    6

    太严厉的爸爸不是好爸爸

    嘉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的教育上,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红脸,爸爸是严父,妈妈是慈母,吃饭的时候,妈妈要喂,爸爸生气地说,“4岁的孩子,还要大人喂,不想吃就不要吃了!”逛街的时候,嘉嘉要买玩具,妈妈总是会满足他的要求,爸爸总是很生气地说,“不要买,这么大了还买玩具,买什么买!”过年回老家,爷爷奶奶问嘉嘉,“是爸爸对你好,还是妈妈对你好啊!”嘉嘉很认真地回答,“当然是妈妈,我有一个好妈妈,也有一个坏爸爸。”

    专家分析:严父慈母是传统育儿模式的一大核心,但在今天,这个模式也面临挑战,事实上,我们透过相关的辅导实践,可以发现,父母的角色可以有分工,但对于孩子的爱却要一致。那种片面强调父亲的威严感,对于孩子的心理来说,并非好事,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与安全感,反而统一的慈父慈母模式,对于孩子的内心发展来说,更好!

    7

    不喜欢化妆的妈妈不是好妈妈

    灿灿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年纪小小的她很喜欢臭美,总是缠着妈妈给她买各种漂亮的化妆品和头饰。灿灿的妈妈生活比较朴素,从小家教比较严,30多岁的她几乎从来没有化过妆,灿灿对此很不满意,“妈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我们同学的妈妈都很漂亮的,你要是再不化妆再不减肥就不要去学校接我了!”

    专家分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孩子,也会有对于美丑的分别,对于孩子来说,漂亮的妈妈,肯定是自信心的一个来源,因为我是漂亮妈妈的孩子。如果妈妈的状态让孩子觉得不美好,自然就会有种种不好的感觉。也许有人会说,母不嫌弃子丑,孩子也不应该嫌妈妈不够漂亮。但这都是我们片面的理解,对于孩子来说,他往往不能想到那么多,只会简单地希望有一个漂亮妈妈。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不妨满足孩子这种内在的需要,将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哦!

    (本期专家:于东辉,广州市心海榕心理机构心理咨询专家)

    对话

    我不要妈妈啦!

    那爸爸要不要呢?

    可以要,也可以不要。

    爸爸妈妈都不要了,谁带你出去玩呢?

    爷爷奶奶,还有婆婆。

    谁给你交学费呢?

    舅舅、舅妈。

    舅舅、舅妈没有那么多钱!幼儿园的学费很贵的,还有学钢琴、学画画、学跳舞的钱。

    那我就不上学了!

    不上学你怎么学知识,长大以后怎么挣钱啊?

    不挣钱了!

    没有钱你会饿死的!

    那就死吧!(等了一会儿)妈妈妈妈,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以后不能生气,不许发脾气,不能不理我,那我就要你!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上一篇文章: 于东辉老师文章---《亲子关系加减法》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 相关资讯

友荐云推荐

乘车路线
暂无填写

联系方式
医疗纠纷投诉电话:0760-88401966
行风投诉电话:0760-88416439
收费投诉电话:0760-8841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