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多种药物使用不当亦可导致中风的发生,药物已成为诱发中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可引起中风的常见药物有以下几类:
降压类药物
长期患有高血压但又没有发现其血压高的病人,平时已习惯于在较高血压下维持其脑部血液灌流。一旦发现血压偏高,有的患者降压心切,便大量用药降压,甚至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致使血压在短时间里突然大幅度下降,结果使脑部血供不足,血流缓慢,血液易于凝集,这对于已有脑动脉硬化、动脉内膜表面粗糙不平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招致缺血性中风。因此,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合理用药,使血压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
利尿类药物
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剂量过大,尿液排出增多,易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可导致血液浓缩,易致脑血栓形成。原有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应慎用。
解热镇痛类药物
高热病人往往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热。这些药物均是通过使人大量出汗增加散热而使体温下降,大量出汗失去水分,尤其是伴有呕吐、腹泻的中老年人,发汗后致使机体缺水严重,造成血液浓缩,促使血栓形成。因此,中老年人发烧时,最好不服用此类药物,而以物理降温为好。非用不可时,大量出汗之后,应及时通过饮用糖盐水或输液等方法补充水分,切不可大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人的血压并不高,睡前没有任何征兆,第二天睡醒后,却出现口眼歪斜、偏瘫、言语不利。这主要是因为夜间血压比白天低,而脑血管病主要与血管病变有关。在一定的血压范围内,正常人的脑血管具有自身调节作用。当脑血管有病变时,脑血管的自我调节功能要在较高的血压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
血压过低时,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血液循环就会减少,脑血管易发生痉挛,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压力过低时,管腔相对狭窄,血液循环缓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与纤维蛋白容易沉积,使血液黏度升高,形成血栓而发生脑血管病。
血压过低时发生的脑血管病大多是缺血性的。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避免血压过低。高血压病人在降压治疗时,也要注意降压不能过快过猛。
人们通常把中风的发生与高血压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中风病人中,约有80%左右患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史。但临床上也常常遇到血压不高、也没有高血压病史,却突然发生中风的老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病理学上分析,中风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出血,称“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另一类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中风,称“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缺血性中风既可发生在高血压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身上,也可发生在仅有动脉粥样硬化而血压不高的人身上。因为血压虽然不高,但由于脑血管的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深层的脂肪变性,胆固醇沉积,也会使血管狭窄以至闭塞。有的动脉变得粗细不均,血管弯曲,阻力增加,血流缓慢;又因为血液粘滞度的增加,血小板血栓形成等因素,常使这个区域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一旦脑血管阻塞,病人会突然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症状,中风也就发生了。
有低血压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晚间睡眠时血流缓慢,血液中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容易沉积,睡眠时的血压又较白天下降,脑供血不足,也可引起脑血管阻塞。这也是清晨醒来时突然发现肢体偏瘫的原因,这种现象叫“半夜卒中”。有的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心肌梗塞或心律失常等,使心脏不能有效地搏血,以致脑血管供血不足,发生“心泵”障碍而导致缺血性中风。这种病人的血压可以不高,有的甚至偏低。
提起中风,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非常可怕的名词,它意味着偏瘫、失语甚至死亡。有些人谈中风色变,老觉得一侧肢体不灵便,弄得医生有时也搞不明白,闹出不少中风恐惧症来。
三个故事——
□故事1
一家兄弟三人,老大和老二都是在70岁时中风,抢救无效死亡的。老三患有高血压,70岁这一年,他总感觉一侧肢体无力,不能走路,由人搀扶着住进了医院。虽多次作脑CT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病灶,但患者自觉症状还是一天天加重,最后发展到一条腿麻木,不能下床。结合病人情绪低落、交待遗嘱等精神症状,医生认为病人属于心理因素致病,决定对其进行心理暗示方面的治疗。医生请来一位知名专家,开了三剂中药,告诉病人这药喝到第三天就会有效。同时告诉病人家属,他这病一定能好。到了第三天,病人果然感到腿有劲儿了,能下床走动了,脸上露出进病房后的第一次笑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障碍。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功能障碍。由于供血血流恢复得较快,大多数患者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1小时,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TIA可以反复发作,有时一天可发作十余次。
不要认为TIA症状能够很快消失,就可以对其置之不理了。要知道,TIA的发生就等于发出了警告:你可能会发生脑梗塞(中风)!TIA患者中,1/3会反复发病,1/3不久会出现脑梗塞。
TIA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个综合征。有的是血液动力学问题,由于某根脑血管血流量减少致供血不足;有的是由于微栓子堵塞了某一支脑动脉,致使血流完全阻断。微栓子可来自心脏,可来自颈部大动脉,亦可由头颅内的动脉产生。因此发生了TIA后,患者应该做认真的检查,这样才能得到相应的有效治疗。
防病胜于治病。TIA在吸烟、酗酒、体力活动甚少的人中,以及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脏人工瓣膜等)、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和服用雌激素的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因此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嗜好,积极治疗上述疾病。这样才有利于降低我国脑血管的高发病率。
|
问 题 |
询问者 |
回复 |
![]() |
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