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乱
一.病原学
霍乱病原体为霍乱弧菌。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皆属于菌体抗原(0)1群,列为国际检疫的病原。霍乱弧菌有A,B,C三种主要抗原成分,A抗原为1群弧菌的特异抗原,与其他两个抗原成分结合成为原型-AC(稻叶型),异型-AB(小川型)和中间型(彦岛型)。后来发现引起流行的非01群血清型,定名为0139霍乱弧菌,类似埃尔托生物型。
二.流行病学
霍乱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的媒介作用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和蔓延,其中水的作用最突出。常见于沿海港口,江河沿岸及水网地区,再借水路交通线传播。
三.病理生理
霍乱的剧烈吐泻引起大量水,电解质丢失,因而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脱水。严重的脱水及周围循环衰竭使重要脏器如肾,肾上腺皮质,脑及心等可因缺血,缺氧而受严重影响。
剧烈的吐泻使大量电解质丢失而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和低钾综合征。腹泻重的病人由于碱性肠液大量排出,钠的丢失及周围循环衰竭等原因,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如血容量不足未能及时纠正,低血压时间较长,肾脏长时间缺血,缺氧,却钾以及毒素作用等因素,可引起肾小管变性,坏死,以致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四.临床表现 典型病人临床表现:病程分三期:
1.泻吐期
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多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腹部隐痛,个别有阵发性绞痛。每日大便数次至十数次或无法记数。大便初为稀便,后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多见,可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有鱼腥味。镜检无脓细胞。病人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与大便性质相仿,无发热或有低热。本期持续1-2h
2.脱水虚脱期
严重泻吐引起水,电解质丧失,可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烦躁不安,口渴,眼窝深陷,声音嘶哑,腹下陷呈舟状腹,皮肤皱缩湿冷且弹性消失,指纹皱瘪,似“洗衣工”手。病人脱水可达体重10%以上,导致循环衰竭,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增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量电解质丢失,低钠引起腓肠肌痉挛,低钾引起全身肌肉张力减低,甚至麻痹,心律失常等。此期一般为数小时至2-3日。
3.反应期及恢复期
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病人症状消失,尿量增加。逐渐恢复正常。约1/3病人出现发热性反应,发热持续1-3日可自行消退。
五.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表现。
3.粪便直接悬滴及制动试验:暗视野镜检如穿梭状,有动力细菌,再滴入霍乱免疫血清,如运动停止,即可作初筛诊断。
4.大便培养。
霍乱的确诊需倚赖粪便培养阳性或血清凝集试验,杀弧菌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六.鉴别诊断
1.食物中毒性胃肠炎。
2.细菌性痢疾。
3.大肠杆菌性肠炎。
4.病毒性肠炎。
七.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a. 静脉补液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环节。输液的量和速度视病情轻重,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尿量及血浆比重等而定。成人治疗开始以生理盐水快速静推或静注,待血压回升后可改用含糖541液或321液,直至脉搏增强有力时减慢速度。在脱水纠正且有排尿时,可予补钾。
b. 口服补液 对轻,中型病人可给予口服补液。重症病人经静脉补液情况改善,血压回升,呕吐停止后也可改为口服补液。口服补液配方为: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氯化钾1.5g。
2.抗菌药物治疗
只作为液体疗法的辅助治疗,能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俊时间。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及复方磺胺甲恶唑。
八.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设肠道门诊,及时发现病人,尽早隔离治疗,并立即上报防疫站。对密切接触者严格检疫5天,也可以给予预防性服药
2.切断传播途径
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对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与排泄物严格消毒。杀蛆灭蝇。
3.保护易感人群
霍乱弧菌疫苗接种,对人群免疫力的提高有一定效果,其保护率为50-80%,保护期为3-6个月。但对带菌者无作用,因而不能防止霍乱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播。
霍乱流行时,选择性的为疫区人群进行预防注射,对减少急性病例,控制疾病流行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