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晗
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在医院里,所有的病人称我为“刘老师”。比起“靓女医生”,这样的称呼显得多了一份责任和坚定。
2010年7月,像往年一样校园里充满告别的伤感,迷茫、困惑。让我们对四年的大学时光更加难以割舍。步入社会是一种别样的艺术,我们才是刚刚升起的太阳,身负无数光芒却不知如何光洒大地。
四年以前,满心欢喜的成为一名大学生,与别人不同的是我们选择了音乐。在他人眼里,唱歌跳舞便是最好的诠释艺术生的课程表,可真正的成为一名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当爱好变成专业的时候,只有我们懂得这一行业的艰难生存。让时间再倒退十几年,稚嫩的我与爷爷对话,我说我长大要成为一名律师站在法庭上帮助无罪的人申冤,爷爷说你应该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我不解的瞪着爷爷,他说:“我可以保证一辈子不犯法,但不能保证一辈子不得病。”他的话即便在多年以后依然荡存在耳边。长大后,我依旧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音乐。
四年的时光,像来不及等待的回忆。毕业后,我毅然决然的来到这里。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时而也会有周围充满质疑的眼神,这便是学音乐的我想要的么?我亦曾怀疑过这样的工作给我带来的是快乐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同情、怜悯之心。直到一位长辈的话,使一切迷茫和困惑变得无比坚定。他说:“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上,除了自己能够吃饱穿暖,要想想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并且有何意义”。直到今天,我踏入这个岗位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份信念一直伴着我从开始见到病人的慌张到与病人面对面的交谈,手把手的参加各类活动。无一不是因为有这么个声音在鼓励着我。我佩服自己的勇气和坚定,却更要感谢这位长辈给予我这一生都值得收藏的话语。他,亦是我现在的领导,是我们全体员工心中最慈祥和蔼的院长。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医院开展的病友运动会进行半个多月了。今天依然带领病人们在操场上做赛前准备,轻柔的阳光撒在他们的脸上,运动带来的活跃气氛还有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的喜悦与激情,我真的不愿意将他(她)们和“精神病”这几个字联系在一起。我所在的是康复科,在这里病人们可以接受音乐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以及农疗等许许多多专门为他们能够重返社会开设的治疗项目。有时候,同事们玩笑中说病人其实是幸福的,因为有我们这一群热爱这份工作、并将他们视为自己兄弟姐妹的医务工作者无时无刻的引导他们生活。
从一个学生到社会工作者身份的转变,由一个从未接触医学护理知识的学生到一名与心沟通的音乐治疗师。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存在价值的体现,更多的是在这弱势群体中显得格外绚丽和伟大。有音乐,没距离。我想用音乐来感染身边的每个人,让旋律回荡在每个角落。终于,一张像花一样的笑脸出现在我视线,她十六岁,从不与人交谈。稚嫩的脸上总显得忐忑不安,她走过来告诉我:“音乐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