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护理你,我的病人
香港玛丽、东区医院ICU、急症室参观交流体会
中山市中医院 罗静娣
12月15~17日,在广东省现代护理教育中心卢处长、卫生局胡小清秘书长、邓庆萍会长带领下,中山市卫生系统一行32人到香港玛丽医院、东区医院ICU参观交流。短短的三天培训, 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香港医院科学、合理、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和运作模式以及细致、人文的护理模式。

整洁、配合——护理工作第一步
百闻不如一见,香港医院的建筑布局,如正负压病房、双层电子感应门、靠近抢救室的独立的急救物品储存房、操作准备室等;先进仪器设备,如东区医院的CIS,即数据连接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ICU资深护师余建业的帮助下,由资深护师朱嘉麟带领笔者与两位同事参观了香港玛丽医院急症室。在那里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整洁,什么叫条理。我们都知道,在重症监护室抢救设备特别多,比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等,但是他们却能保持整个病区的的整洁有序、杂而不乱,一旦有需要抢救的病人,所有设备能一步到位,进入抢救状态。
记得在笔者在参观时有电话打进,通知接收新病人。一接到电话,他们所有护理人员迅速备齐抢救物品,病人一进入病区,所有人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开通静脉通道,有的负责上心电监护仪,但同时他们又相互配合,如果有哪位护理人员出现意外状况,马上就有其他人员来帮忙,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让人不得不感慨他们分工之细,配合之巧。
我们时常会觉得护理工作忙乱,尤其是遇到抢救病人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这时需要的仪器找不到或者是出现了故障,又或者是需要的药物不齐全,往往就会耽误病人的病情,所以物品的整洁有序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工作中的分工合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往往会使抢救工作事半功倍。

人文、尊重——感动在细节中升华
在三天的参观中,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医院里随处可见的指引,有指导工作程序的,有人文关怀的,有安全提醒的,也有减轻职业劳损的,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多是手工制成,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温馨。指引中不少是针对病人和家属的,譬如一个“认识深切治疗部”的介绍图文并茂地解释病人身上的仪器以及作用等,不仅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在潜移默化中就使病人和家属了解了自己正在的治疗,也免去了医护人员的口舌之扰。

在重症监护室下午三点到四点是家属探视时间。按照我们医院的惯例就是所有家属都可以进来,但是他们不同。他们的护理人员会先征询病人的意见,了解病人最想见的人,然后才让病人想见的家属进来。在进来前,他们会先让家属穿上隔离衣,详细地介绍病人的病人的病情,使其对病人的病情有个大致的了解。在家属接待室中,笔者还见到了心愿树。一个个诚挚的愿望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病人家属的期盼,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护理工作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

而最让笔者惊讶的是不少病人床头都放着一个收音机,一问才知道,这里的护理人员都是经常和病人交流的,尤其是昏迷的病人,如果护理人员有事需要走开,她们会开着收音机放音乐给病人听。这让笔者感慨,我们常常说要如何如何地关心病人,说的头头是道,可是真正实施的时候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呢?我们为自己寻理由,因为太忙了,可是香港医院的医护人员却在细节中完美地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人文。
三天专业的参观交流,笔者不仅见识到了香港医院设备的齐全先进,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自己,更从他们的护理人员身上收获了感动,深切地了解到了护理的精髓,对笔者以后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改善、提升。感谢领导给予打开眼界的机会,感谢香港同行提供义务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