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伤后意识状况多呈持续性昏迷,严重时常呈深昏迷,一切反射消失,四肢麻痹,但很少数情况也有不出现昏迷的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
(二)瞳孔时大时小,形状多变,光反应消失,两眼球向上、向下的同向运动障碍,或双眼水平同向运动障碍。
(三)躯干与四肢强直发作或去脑强直,也可呈角弓反张状。
(四)生命体征改变:呼吸、血压、心率、体温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如呼吸抑制,脉快,血压低或高。
(五)锥体束征:一侧或两侧肢体无力或瘫痪,肌张力增高,跖反射呈阳性。
(六)颅神经损伤:脑干损伤部位不同,可产生第3至第12对颅神经和(或)其神经核受损,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二、检查
(一)脑干诱发电位:可有助于诊断脑干损伤。
(二)头部CT、MRI:常可明确脑干损伤的性质与部位。
三、诊断标准
(一)头部外伤后持续昏迷,且时间较长,程度较深。
(二)瞳孔大小不等,多变,极度缩小或扩大,可有眼球位置异常。
(三)一侧或两侧锥体束征,交叉性麻痹或去脑强直发作。
(四)常有呼吸、循环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五)原发性脑干伤,颅内压可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正常或呈血性。
[治疗]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尽早作气管切开,纠正低氧血症。
(二)维持水、电解质酸硷平衡及营养,肠鸣音恢复者可经胃管鼻饲流质。
(三)根据颅内压增高征象,酌给脱水降颅压药物,脑室外引流。
(四)亚低温治疗。
(五)药物治疗:尼莫地平(尼莫通)、脑活素、神经节苷脂(GM-1)等。
(六)预防并发症:肺部、泌尿道、消化道、心血管系统等的并发症。
(七)对于继发性脑干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去除病因。
[疗效标准]
一、治愈
1、神志清楚,症状基本消失,颅内压正常;
2、无神经功能缺失征象,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好转
1、神志清醒,可存有智力障碍;
2、尚遗留有某些脑损害征象;
3、生活尚不能自理。
三、未愈
1、长期昏迷或植物状态;
2、症状和体征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