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损伤分类]
一、 根据损伤病程分类(处理方式有异):
1、 急性颈椎损伤:颈椎损伤3周内。
2、 陈旧性颈椎损伤:颈椎损伤3周以上,软组织已获初步愈合。
二、 根据损伤部位和类型分类(直观、方便,对治疗有直接意义):
1、 上颈椎损伤:指枕-寰-枢椎复合体任何结构损伤。
① 寰枕关节脱位;
② 寰枢关节半脱位;
③ 寰椎爆裂性骨折;
④ 寰椎前弓撕脱骨折;
⑤ 寰椎后弓骨折;
⑥ 枢椎椎弓骨折;
⑦ 枢椎椎体骨折;
⑧ 齿状突骨折;
⑨ 寰枢间韧带损伤、寰枢关节脱位。
2、 下颈椎损伤:指C3~C7的损伤,亦包括颈胸连接(C7~T1)处损伤。
⑴ 颈椎半脱位(前脱位或后脱位);
⑵ 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
⑶ 单纯关节突关节脱位或交锁;
⑷ 双侧关节脱位或交锁;
⑸ 椎体爆裂骨折;
⑹ 椎体前下缘撕脱骨折;
⑺ 椎体矢状骨折;
⑻ 椎体水平骨折;
⑼ 椎弓骨折;
⑽ 椎板骨折;
⑾ 关节突骨折(单侧或双侧);
⑿ 棘突骨折;
⒀ 钩椎关节(钩状突)骨折。
三、 根据损伤机制分类:
1、 屈曲型损伤;
2、 屈曲旋转损伤;
3、 伸展旋转损伤;
4、 垂直压缩损伤;
5、 过伸性损伤;
6、 侧屈损伤;
7、 机制不明损伤。
四、 根据生物力学分类(三柱理论):
1、 屈曲压缩性骨折——前柱压缩;
2、 爆裂性骨折——系前中柱受损;
3、 骨折脱位——系三柱同时受损。
五、 根据损伤后稳定程度分类(WHITE标准):
1、 稳定型;
2、 不稳定型。
六、 体育运动致颈椎损伤的分类:
Ⅰ型:颈椎损伤伴永久性脊髓损伤。
Ⅱ型:颈椎损伤伴一过性脊髓损害。
Ⅲ型:仅有影象学异常的颈椎损伤。
[脊髓损伤的分类]
一、脊髓震荡:系指脊髓的功能性损害。早期表现为不完全性截瘫,伤后24小时内开始恢复,且在3~6周内完全恢复。
二、不完全性损伤(不完全性截瘫):
1、脊髓半横切综合征;
2、中央型脊髓损伤综合征;
3、前脊髓损伤综合征;
4、后脊髓损伤综合征;
5、不典型的不完全性损伤。
三、完全性脊髓损伤(完全性截瘫)。
[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分类]
0(A) 指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
1(B) 受损平面以下有感觉功能,无运动功能
2(C) 平面以下保留有无用的肌肉运动
3(D) 平面以下有有用的肌肉运动
4(E) 平面以下有使关节运动的功能,但肌力较正常为弱
5(F) 正常功能
[脊髓损伤的分期]
1、急性期(损伤后24~48小时):①脊髓休克
②低血容量
③脊髓损伤的程度不断发展
2、亚急性期(损伤后48小时至1~12周):脊髓休克
3、中间期(损伤后1~12周):①脊髓休克恢复期
②反射亢进和有可能出现痉挛
③自主反射亢进
④有高钙血症的可能
4、慢性期(损伤后3个月以上):①骨质疏松
②高钙血症,自主反射亢进
③痉挛期
[诊断标准]
一、完全性截瘫:
1、损伤平面以下的深浅感觉完全丧失(包括鞍区及震颤感)。
2、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完全瘫痪(任何一个肌肉都不存在主动收缩)。
3、浅反射消失,深反射消失或存在。
4、上述3条伴肛门和阴茎球海绵体反射消失或存在。
5、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以上体征持续24小时即可作出截瘫的诊断。
二、不完全性截瘫:是指脊髓的某一节段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水肿、出血甚或部分横断而引起的功能障碍。在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肌肉运动及括约肌三项须有一项未完全丧失者。
1、脊髓休克;
2、脊髓次全损伤;
3、脊髓后方损伤综合征;
4、单侧神经根损伤综合征;
5、急性中央性脊髓损伤;
6、急性脊髓前方压迫综合征;
7、脊髓单侧横贯性损伤;
8、马尾损伤综合征。
<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
多因过伸性损伤造成,亦可由爆裂骨折所致,骶段感觉是保留的。病变几乎只发生于颈段,多集中在脊髓中央区。其临床特点为:
①运动障碍重于感觉障碍;
②运动障碍上肢重于下肢;
③多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诊断方法]
一、 神经学检查:包括感觉平面、运动、肌张力、反射、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是脊髓损伤最重要,最可信赖的诊断手段,但需多次重复进行。
二、 X线平片及侧位断层:
1、脱位程度
2、脊柱后弓角
3、椎体压缩程度
三、 CT检查
四、 脊髓造影
五、 MRI
六、 诱发电位
七、 脑脊液动力学试验
﹤诊断分析的内容﹥
应包括:1、脊柱损伤的水平、骨折类型、脱位情况;
2、脊柱的稳定性;
3、脊髓损伤的水平、程度。
[脊柱脊髓损伤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1、二次损伤。
2、呼吸系统并发症。
3、应激性溃疡。
4、植物神经紊乱。
5、高热。
6、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梗死。
二、晚期并发症:
1、泌尿道感染。
2、褥疮。
3、关节僵硬。
4、异位骨化。
[现代治疗原则]
早期的综合治疗、复位、固定、解除脊髓压迫、防治并发症和康复训练。
﹤非手术治疗﹥
1、颅骨牵引:适于颈椎骨折、脱位或上胸段骨折、脱位的早期治疗,术中也常施行。
2、颈胸支架:适用于颈段不全损伤,也可用于颈椎融合术。
3、手法复位:适于胸椎骨折脱位。
4、姿势复位:适用于胸腰段脱位。(3、4两项不适于椎板和棘突骨折)
5、药物治疗:甲泼尼龙、甘露醇、呋塞米、GM-1、二甲基亚砜(DMSO)等。
6、高压氧和局部低温疗法。
﹤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和固定。
2、椎板切除术。
3、脊髓前方减压术。
[预后]
高位截瘫的病死率为49%~68.8%。主要为呼吸衰竭、呼吸道梗阻、并发肺炎。
脊髓功能的恢复程度主要取决于受损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完全横断者,神经功能不能获得有效的功能恢复。对完全截瘫者的脊柱骨折脱位采用闭合复位,其功能有10%恢复;用手术治疗者有10%~24%恢复;对不完全截瘫者治疗后功能恢复率为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