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委会 李玉钟
纵观古今中外企业管理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
1769年,英国诞生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成为人类走向工 业社会的标志。在此后的漫漫岁月中,与这种小规模家族式的企业相伴随的则是幼稚的市场和科学技术的低水平,这使管理者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但完全可以满足对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经验管理从不适应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
在世界上第一家企业诞生142年后的1911年,美国人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问世,使企业管理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进了划时代的科学管理阶段。使依法治厂、依法治企成为可能,使企业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科学管理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然而,与所有科学技术一样,它们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自己落伍。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企业管理领域的一次伟大创举,尽管在半个多世纪中对世界工业发展起过巨大的并至今仍在起着推动作用,但泰勒的科学管理重物轻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其消极的一面,于是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人从日本二战后经济神速发展的奥秘中发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后,文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开始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世界企业发展中最新一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规模的扩大,跨国公司的产生,使权力和责任都过于集中的科学管理方式失去了活力。那么靠什么维持庞大企业的统一?靠什么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员工凝聚起来呢?那就只能依靠共同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目标、共同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企业形象即企业文化才能办到。于是,文化管理成为必然。
如果说,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以上论述就不难使我们得出,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顺应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第二次必然飞跃,是所有现代企业在管理上必须的努力方向。
文化的价值是人们对自己生命存在意义的理解和确定,而企业文化的价值是企业人对企业存在意义的理解和确定。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许多的专家学者对它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核心的认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风俗习惯等。它告诉企业人,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什么行为是没有价值的,如何保持企业长远的价值,如何利用这种思想做工具去管理企业,这是其他的管理科学难以达到的。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管理问题,尤其是如何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尽其所能地为企业长期服务是极其重要的。笔者在此浅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一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1)文化管理是通过对观念的影响,来改变人的行为动机,从而产生自觉的约束力和目标感。
制度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它是对员工奖惩的依据,但它只对素质或技能较低的员工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对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就作用并不大,因为能对他们起作用的不是约束力而是激发力和协作力。而且,从制度的本身很难对决策过程进行事先的控制。但我们丝毫不会怀疑这一点,那就是员工以主动或被动、积极或消极、负责或不负责的态度去工作时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文化管理的作用依赖于员工内在的心理激发过程,而不带有制度的强制性。可见,文化管理要比制度管理深刻得多。
(2)文化管理具有自然的延续性和持久性。
众所周知,制度管理只能是事后进行经济惩罚,而文化管理不是硬邦邦的要求员工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而是循循善诱的引导员工为什么不能这样,为什么不能那样,员工积极性和上进心的培养也是如此。制度管理更多注重表面的、外在显现出来的状况,例如,领导在场时,员工可能表现得比较积极;当领导不在时,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打折扣。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会告诉员工努力工作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职业道德,违反了这一准则和道德,就会为社会所淘汰。这样促使员工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积极性问题,这种驱动力一旦形成,就会持久地延续下去。
(3)文化管理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目前,有些企业,注重的是物质和金钱的激励,这种方法当然有效,但久而久之,没有物质激励的事,就不会有人或少有人去做,即使去做也做不好,这样会在企业内形成一种不健康的风气。通过物质的激励是阶段性的、片面性的、肤浅的,并且是高成本的;而文化的激励则是全面的、深刻的且低成本的。物质的激励是通过对事而到达对人的管理,文化的激励是通过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而达到促使员工努力做事的目的,其核心是通过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来实现管理的目的。可以预言,企业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突出地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因为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
(4)企业文化是管理工具
常言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糊弄人;文化管人才能管住魂。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是一种管理手段而已,并不是最佳的管理方法,只有通过倡导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让员工积极主动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经常说“管理以人为本”。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就是应该把人当作企业的最重要资源,把人当成企业最具有增值性的资本。人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苦有乐、有喜有悲、有情绪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制度虽能约束人的行为,却永远也控制不了人的心灵,只有不断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帮助员工,不断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让制度成为一种习惯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因此,文化的管理比制度管理更有优越性。广济文化就是基于上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将近六年来的医院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总结提炼出来的、适合我院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前景的企业文化,是广济医院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广济文化的支撑,广济医院就不会发展和壮大。
首先,广济文化是广济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治理结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看作企业体制中的“硬件”,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软件”。因为在企业没有形成一种价值理念时,强行建立某种体制,实际上是根本搞不下去的。我们经常讲体制改革的先导,首先是思想解放。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这种新体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必须要人们在思想上认可才行。有些企业很难快速而高效地发展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很糟糕。如有些企业中有一些很不好的东西,例如“窝里斗”,就是谁都想当“老大”,没有人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都要试一把,结果造成企业内部“革命”不断,企业发展受到影响。出现这种糟糕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相应的企业文化,在观念上没有约束,光靠制度约束难以完全发挥作用。所以说,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极为重要的灵魂。
其次,广济文化重在解决问题,其要点是实战
广济文化不是搞给外人看的,而是重在解决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就是企业发现自身问题、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在思想观念上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树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理念,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从建设企业文化入手。广济医院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调整观念,解决影响医院发展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人的观念,涉及利益的调整,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广济文化的建设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企业文化的重点是要让员工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如何解释、我究竟如何做才能符合企业属性?企业文化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内的凝聚作用,它的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提升团队的绩效和能力,提高经营业绩, 铸造品牌信仰,使企业基业长青。而不是讲一堂好的课程、写本厚厚的理论书籍或者创意几个理念词语就成了企业文化。
再者,广济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科学的过程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企业文化导向 。在文化建设中运用科学的企业DNA锁定和导向定位等方法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是一个调研、梳理、三定(定性、定量、定位)、提炼和提升的科学过程。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是有强有弱有优有劣之别。文化建设是让弱势文化变强大,让零散的文化变系统,让病态文化变健康,让优秀的文化变卓越。广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就是企业家的个性魅力(企业家文化)→团队的个性魅力(团队的文化)→企业的个性魅力(大家的文化)→社会的个性魅力(竞争性文化)的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过程,最终使广济员工达到物质最大化和幸福最大化。
那么怎样才能将广济文化推行、发展而成为一种传统呢?我认为广济医院的各层干部和骨干要做广济文化的“传教士”。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保证和推动作用,前提是要在企业内灌输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做企业文化的“传教士”,因为思想如果不统一,企业是干不成事的。有人讲中国人的会多,其实跨国公司的会更多。国外公司的培训会很多,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文化,而且公司的最高领导要亲自讲课。这样做的原因是人家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所以企业领导人都把做企业文化的“传教士”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无论多忙,每月都要为员工讲几次课。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办的商学院开学时,公司老总也都要过来讲课。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在工作中思想统一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企业合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领导人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帮助员工在对企业的认识上树立起三种理念:第一,企业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平台;第二,企业是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第三,企业是一所大学校,即学习型组织,员工在为企业作出奉献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只有在企业里树立起这种理念,大家才会发自内心地爱护企业,维护企业,发展企业。
企业是树,文化是根,要想枝繁叶茂,必须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