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问必答 网上挂号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疗动态 医院文化 医学知识 特色专科 就医指南 医院科室 招聘启示 医生列表

爱滋病科普知识

 
来源: 中山市广济医院    时间: 2010/4/8 21:55:00
点击以简体浏览 【字体: 双击鼠标滚动屏幕
   

爱滋病科普知识

  1. 艾滋病毒感染窗口期有多长时间,有什么意义?
    窗口期一般为2—3月,有极少数人可长达6个月。如恰逢在窗口期作HIV抗体检测,结果可呈阴性,但其血中已有病毒,可以传染给别人。
     
  2. 艾滋病确诊病例的标准?
    ①HIV
    感染者需具备抗HIV抗体阳性。
    艾滋病病例具备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中任何一项和实验室检查中抗HIV抗体阳性,CD4细胞少于200mm3200-500mm3及可找到上述各种合并感染的病原学或肿瘤的病理依据。
     
  3. 急性HIV感染的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多个性伴侣史;配偶或性伴侣HIV抗体阳性史;静脉吸毒;输血及血液制品史;与HIVAIDS病人密切接触史;出国史;有过性病史;抗HIV抗体阳性所生的子女。
    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总数发病后下降,以后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抗HIV抗体由阴性转阳性者,一般2个月-3个月才阳性,最长可达6个月,在感染窗口期抗体阴性。
     
  4. 如何确定是否患了艾滋病?
    首先,感染艾滋病要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史。如同性恋者、多性伴、滥交及嫖娼或不正当、不洁性交史,输血或血制品史,使用不洁注射器(或医疗用品)注射采血史等。另外,经检测发现血液中HIV抗体为阳性。在我国还规定,即使检测出HIV抗体,医生也无权对患者下艾滋病的诊断,还需要送到指定单位进一步做抗HIV的确定试验,同时检测血中的艾滋病病毒。如果为阳性,才能确定为HIV感染者。HIV感染者可携带病毒数年而不发病,经过4-10年之后,才会出现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消瘦、腹泻、淋巴结肿大等),最后出现艾滋病晚期的并发症与机会感染(卡氏肉瘤、肝癌、卡氏肺囊虫肺炎、隐孢子球菌性肠炎、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弓形体脑炎、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在出现临床症状以后,才诊断为艾滋病。
  1. 艾滋病的症状与病程
    艾滋病潜伏期较长,一般认为2-10年左右,有的可长达1020年,在这漫长的潜伏带毒过程中,带毒者起着传播艾滋病的传染源作用,艾滋病毒(HIV)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
    1期 急性感染期,原发HIV感染后小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此时血液中可检出病毒和抗原。一般症状持续3-14天后自然消失。
    2期 无症状感染期,此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测到病毒,具有传染性。此阶段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3期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GL),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其特点是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能自由活动。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1年后逐步消散,亦有再次肿大者。
    4期 艾滋病,本期可以出现5种表现:体质性疾病,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曾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S)。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型虫、隐孢子虫、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等。因免疫缺陷而激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齐金病等。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2. 艾滋病患者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一)肺部
    尽管多种病原体可引起艾滋病病人的肺部感染,但必须是70-80%的患者可经历一次或多次肺孢子虫肺炎。在艾滋病因机会性感染而死亡的病例中,约一半死于肺孢子虫肺炎,因此必须及时诊断、预防和治疗。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慢性咳嗽及短期发热,呼吸急促和紫绀,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此外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念珠菌和隐球菌等均常引起肺部感染。卡氏肉瘤也常侵犯肺部。发展中国家以结核杆菌和鸟分支杆菌感染多见。
    (二)胃肠系统
    以口腔和食管的念珠菌及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较为常见,表现为口腔炎、食管炎或溃疡。主要症状为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诊断依靠食管镜。病人胃肠粘膜常受疱疹病毒、隐孢子虫、鸟分支杆菌和卡氏肉瘤的侵犯。临床表现为腹泻和体重减轻。
    (三)神经系统
    本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达30%-70%。其中包括:机会性感染:如脑弓型虫病、隐球菌脑膜炎、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炎、巨细胞病毒脑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机会性肿瘤:如原发中枢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瘤。③HIV感染: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等。
    (四)皮肤粘膜
    卡氏肉瘤常侵犯下肢皮肤和口腔粘膜,表现为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斑或结节,可融合成大片状,表面出现溃疡并向四周扩散。其他常见的有念珠菌口腔感染,口腔毛状白斑表现为舌的两侧边缘有粗厚的白色突起,已证实是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所致。此外外阴疱疹病毒感染、尖锐湿疣等均较常见。
    (五)眼部
    艾滋病患者眼部受累较为广泛,但常被忽略。常见的有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弓型虫视网膜脉络膜炎,眼底棉絮状白斑,后者常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眼部卡氏肉瘤常侵犯眼睑、睑板腺、泪腺和结膜、虹膜等。
  3. 在什么样情况下考虑为艾滋病?
    在高危人群中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
    体重下降10%以上。
    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
    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全身淋巴结肿大。
    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
    口咽念珠菌感染。
    对可疑者应进一步作实验室检查确诊。
     
  4. 艾滋病患者为什么要检测CD4CD8细胞?
    T淋巴细胞分类中,CD4代表T辅助细胞而CD8代表T抑制细胞和T杀伤细胞。CD4+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而其本身又是免疫反应的中心细胞;CD8+T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正常人的CD4+T淋巴细胞约占总的T淋巴细胞的65%CD8+T淋巴细胞约占35%。人体感染了HIV后,涉及的主要病理过程就是免疫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的丢失,绝对数量的减少,同时CD8+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CD4CD8的比例失调。因此CD4+CD4+T淋巴细胞记数作为直接测定免疫功能的方法,是提供HIV感染病人免疫系统损害状况最明确的指标。
     
  5. CD4+T淋巴细胞记数测定的主要意义?
    用于HIV感染者的疾病分期:凡CD4+T淋巴细胞<200/mm3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14%HIV感染者可归入艾滋病。
    判断HIV感染者的临床合并症(各种机会性感染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如CD4+T淋巴细胞<200/ mm3时,很容易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而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鸟分支杆菌感染常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50/mm3的病人,极少见于CD4+T淋巴细胞>100/mm3的病人。
    帮助确定抗HIV药物治疗及机会性感染预防性治疗的适应症,例如,当CD4+T淋巴细胞<200/ mm3时,应给予抗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预防性治疗。
    HIV药物疗效的重要判断指标。
  6. 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何时开始实施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目前没有绝对正确的意见。早期治疗的益处和危险性分述如下:
    1)潜在的益处
    及早控制病毒复制和变异,明显降低体内病毒载量。
    防止免疫损伤的进展;有利于维持或重建正常的免疫功能。
    推迟AIDS的发展,从而延长寿命。
    减少由于复制过程中病毒选择生长而产生耐药突变株的危险。
    2)潜在的危险性
    由于长期用药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服药所带来的不便,影响生活质量。
    早期发生耐药现象,并导致将来用药受限。
    尚不清楚长期用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因药价昂贵长期用药不胜负荷。
     
  7. 2001年文献资料提出的治疗方案:
    1)患者血液中的T辅助细胞(CD4+T淋巴细胞)降低到<350/mm3时开始治疗;
    2)或者病毒载量达到3000050000拷贝/毫升时开始治疗。
  8. 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  

  临床期

CD4计数、病毒载量、其他

抗病毒治疗

急性期或感染12个月之内 

任何水平

不宜治疗

无症状期 

CD4500/mm3

RNA30000拷贝/ml血浆

不宜进行

无症状期

CD4350/mm3

RNA30000拷贝/ml血浆

进行

症状期非终末期,继发感染被控制后

任何水平

可以进行

症状期 

终末期

不宜进行

怀孕期

除产前用药为母婴阻断外 

不宜进行

  1. 艾滋病的免疫调节治疗 :
    免疫调节药物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和丙种球蛋白等都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白细胞介素-2可使HIV感染者淋巴细胞数增加,改善人体免疫功能。
     

· 上一篇文章: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