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咨询 网上挂号
网站首页
中心简介 新闻动态 刊物连载 心理专栏 职能科室 心理沙龙 中心文化 健康讲座 医生列表
学生心理有问题导致校园暴力?
 
来源: 转载    时间: 2008/8/29 22:59:00
点击以简体浏览 【字体: 双击鼠标滚动屏幕
   
想要追寻校园暴力的根源,无法绕开对青春期学生心理的探讨,曾经有言论简单地将校园暴力归咎于青春期,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同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也有暴力和非暴力之分。因此,要厘清心理问题与校园暴力的关系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深圳市心理学府的心理咨询主任心理学副教授杨青蝉,在她看来,校园暴力肯定是心理有问题,但青春期只是原因之一,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才是造成心理问题进而引发校园暴力的决定因素。

    校园暴力的种类益发多元化,因此而产生的后果和伤害也早已超出了校园本身所能承载的极限。在形形色色的校园暴力带给人瞠目结舌的震惊之后,人们对悲剧的拷问愈加紧迫:“校园到底怎么了?学生到底怎么了?老师到底怎么了?”这一切的根源又是在哪里?

一、 校园因素  学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触发校园暴力
   “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青春躁动期,情绪极易波动,自制力差,如果有些孩子又恰巧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迫切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这种情况下,校园暴力一触即发。”
    杨青蝉认为,学生长期承受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家庭,长期被父母指责的孩子,会产生极度的自卑感,感觉不到尊严,也没有自信心,不知道自己的生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特别容易自暴自弃,偏激的孩子甚至会产生反社会性的倾向,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犯就属于这一类的极致;此外,暴力下成长的孩子在压抑中会不知不觉地接受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父母每次使用暴力让孩子屈服,孩子就认为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学生长期承受的心理压力还来自学校。”杨青蝉举自己经历过的咨询案例说明:“很多孩子告诉我,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直接使用侮辱性的语句,如‘不要脸’、‘你这辈子没救了’、‘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没用的’等等。青春期的学生受暗示的心里很强,侮辱性的语句破坏力太强,甚至会给学生种下一生的阴影。”杨青蝉告诉记者,老师对学生的侮辱和体罚也属于校园暴力,根源在于部分老师存在心理问题:“应试教育制度下老师的压力很大,不得不把所有的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而且老师在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称心都可能转化为对学生的高压。”

二、学生因素  学生为体现自我价值易追求校园暴力
   “很多班级的学生分为鲜明的两批,一批学习成绩好,格外受到老师的关注;另一批学习成绩差,常被老师忽视淡漠;但青春期的学生自我认同的价值感在成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了表现出与对立群体相抗衡的价值,很容易陷入对力量、超前穿着和行为的迷恋中。”
   “此外,很多社会不良人士有瓜葛的学生,大部分出于单亲、父母两地分居、父母长期不和、父母不易沟通的家庭。青春期学生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就会去寻找能够认同和关注自己的群体,从中获得情感需要。这种需要甚至导致早恋,如果女生长期缺乏抚爱,会很轻易地接受异性的关怀。”

三、 家长因素  每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有问题的家长
   “这句话可能很多家长都不爱听。”杨青蝉告诉记者,“事实上,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良好的环境里,最多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在学校受了委屈也可以寻的家庭的帮助,心理和行为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如果家庭缺少爱,充满冷暴力、暴力和指责,孩子一定会将压抑发泄到同学身上。”
   “校园暴力对施暴者和受暴者都是伤害。”杨青蝉曾为一个初中女生做心理咨询:“她告诉我,曾经逼迫女同学脱光衣服并对其施加暴力。虽然是施暴的一方,但心里总也摆脱不了罪恶感和负疚感。”
   “家长和老师应联合起来,给孩子多一点爱,多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用正确的语句和孩子沟通。”杨青蝉尤其建议家长记住一个原则:“大胆让孩子独立面对和处理犯错的后果,同时要告诉孩子,事情虽然做错了,但无关孩子的品行和能力。”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