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2月27日14时30分,由院护理部组织在急诊科进行了一次大型食物中毒抢救应急预案演练。
中午时分,镇郊一玻璃厂一同聚餐的15名民工在进餐半小时后,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胸闷和头晕等症状,被救护车分批送到医院。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打开绿色通道进行抢救,整个急救演练过程及时有序。
演练前的准备工作:
1) 演练前1天向相关部门及有关领导通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 演练前物资准备:急救车上的仪器性能完好,抢救药品齐全;急救室备好病人识别腕带、病历、验单、检查单、各种登记表格等;药房药品充足,后勤物品准备充分;
3) 参加演练的模拟病人在演练前组织培训,加强安全意识,避免发生不良事故.
4) 总务科要备好相机、摄像机,做好拍摄工作.
演练流程:
急诊科接到电话
↙ ↘
报告医务科\护理部 救护车出车
↙ ↘
上报以院长为组长的 防保科(2小时内上报卫生局\疾控中心)
突发事件指挥中心
↙ ↙ ↘ ↘
医疗组(李雄)护理急救小组(陆) 总务组(阿军) 摄制组(李艺彤)
↓ ↓ ↙ ↙
启动食物中毒预案来组织实施
↓
评价\总结\修订预案
在演练的过程中院急救组的全体护理人员在护理部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坚守工作人员定岗、定位、定责,抢救中由护理部陆宏霞主任为总指挥:设分诊协调组、危重症抢救组、机器洗胃组、口服洗胃组、轻症候诊组、病房管理组、护送组,组员既有急诊专科护士,又有全院应急小组成员,各组人员定岗定责。
陆宏霞主任负责决策和指导抢救. 负责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执行领导小组的指令,协调各组做好救治工作。
A分诊登记、协调组由肖淑芳、毛燕萍负责,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特点进行初步分类,并按照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协调各科室进行集中有序的抢救;
B抢救组(潘卫霞、刘利云)在抢救时视病人的多少,病情的轻重遵医嘱分别对病人进行初步处理;
C机器洗胃组和口服洗胃组(曾雪冰、吴颖欣、温汝翠)分别对病情较重不能配合的病人和病情较轻的病人进行洗胃等急救处理;
D轻症候诊组(廖冬霞、卢淑芬)负责食物中毒较轻等候洗胃或者不需要洗胃病人的初步急诊处置;
E护送组(李敏、吴小琼)负责记录临时医嘱和护理文书书写、收集和保管病历资料,记录患者转科和转诊情况;
F病房管理组负责(彭招平、李文婷、陈楚妮)留观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本次抢救集体中毒事件中,院内急救小组即刻启动突发成批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急
救小组成员快速到位,同时做好分检分流工作,能够灵活有效地组织实施救治工作。按照护理部的指令,分工明确,有条不紊,运行自如,有效使危重患得到优先处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差错事故发生.该“ 急救链”的形成,既确保了急救人力的供应,又有效争取了抢救时间,保证了抢救的有效性。
此次应急预案启动迅速过程连贯,圆满完成了抢救和实施安置以及转送患者的任务。
毛燕萍
2011年12月27日
急救演练前的布署工作
危重病人的抢救
预检分诊中
防保科工作人员调查中
总结、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