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
•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分类:
生物性职业危害
生物性危害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患者携带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血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传播给医务人员,使其有被感染相应的传染病的危险。
化学性职业危害
化疗药物、清洁剂、消毒剂、汞…
物理性职业危害
包括电离辐射、医疗锐器伤和噪声。电离辐射会导致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被针头、刀片等医疗锐器刺伤,可感染血液传播性病原菌。
运动功能性危害
心理社会性危害
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
HIV的发现迫使我们对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引起重视
现全球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累计达7000万例
–全球有5000万人不知道自己感染
–每天有15000人感染
–每6秒有1人感染
中国不同年份艾滋病流行发展
HIV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 与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血液传播: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
接受未经筛查的血液
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针刺伤,粘膜接触等
其他意外事故
母婴传播: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
国家卫生部关于AIDS职业暴露的定义
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
调查时间:1993年8月-2003年7月
可见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
90年代,85%的护士每天在静脉输液上要花费全天75%的工作时间。
今天,80%的住院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并往往持续到治疗结束。
根据2000年WHO的报告,每30秒钟,在你和你的同行中便会发生一次事故,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扎伤。每年将有近有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
WHO报告:2002年,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员共发生300万次针刺伤
-护士 63% -其中注射器刺伤 80%
-医生 14% -其中切伤 8%
-化验/输液治疗师10% -其中接触开放伤口 7%
-保洁员 3% -其中粘膜接触 5%
北京市协和医院的调查: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年人均被刺伤3.5次;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
针刺伤危险性有多大?
研究显示: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20/6135)
针刺伤危险性因素与下列因素有关:
刺伤的深度;
针头的性质(空心比实心更危险);
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
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载量高)。
感染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主要指锐器伤、皮肤粘膜暴露后,处理程序包括:

暴露部位现场紧急处理
如为锐器伤,则:
• 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 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
• 同时,流动的净水及肥皂液冲洗
• 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
如为溅污或浸泡所致完整粘膜的污染,则:
•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帽子、口罩、手术衣
• 流动的净水冲洗污染部位
• 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职业暴露的登记和报告内容:
• 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 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 暴露源种类和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详细通讯地址,包括亲属的姓名及详细通讯地址;
• 暴露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
•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如何确定职业暴露级别(Exposure Code)
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性用药
• 根根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要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 服药时间:一旦决定用药,越快越好
• 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推出的时间:
1小时以内效果好
>4小时,效果降低
(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
• HIV抗体检测的时间:
暴露后第0天、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
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预防性用药

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预防性用药
职业安全防护
AIDS职业暴露的原因
没有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
工作中发生意外
预防AIDS职业暴露的措施
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最大程度的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国家卫生部关于标准预防的定义: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标准预防措施:
1.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
2.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还应带防护眼镜;
4.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还应穿上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服;
5.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
7.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应特别小心,防止针刺伤;
8. 立即清洁溅出的感染物品;
9. 保证对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病人护理器械、用品、被服做出适当处理,或丢弃、或消毒或在每个病人使用之间进行灭菌;
10. 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可能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缝合中;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抽血:拔出针头时;收拾手术污物;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分离输液器时。
防止针刺伤的方法:
洗手、带手套;
将输液导管与无针系统连接;
操作中应从容不迫;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使用处;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
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
使用安全的工具:
预充药液注射器;
针尖带有链接的保护套
抽血时建议使用真空采血器,并应用蝶型采血针;
静脉输液建议使用安全型套管针。
个人保护性设备:
手套、防护镜、面部防护罩、口罩、手术衣、隔离衣等。
隔离的种类: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
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过程包括皮肤与皮肤的接触以及微生物从感染者或定植者(例如,医务人员的手)传给易感者。当易感者接触了被患者污染的物品时会发生间接接触传播(如:肠道感染)
冰山图-综合性防护(UniversalPrecautions)原理
10-15%的感染着明确诊断
85-90%的感染者未被明确诊断
不要认为只有在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个体才具有传染性。很可能,一个被感染的人看上去和健康人一样。
医务人员的重大责任
医务人员处于院内感染和社会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之中!如果我们医务人员感染了某种血源性疾病,那么,很有可能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医务人员、家庭成员及社会接触人员。(西班牙的一名麻醉医师Maeso使217名病人感染HCV)。
广泛的宣传和动员以及分层次对人员进行培训
(医生、护士、实习生、卫生员)
任何器具如果不能安全地使用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只有完美的操作才能有完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