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
- 不要欺骗(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还是骗他);
- 不要承诺他做不到的事(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 不要强迫他回忆或说话(不要说“没有关系,你说啊”);
- 不要粗暴地“干预”他的情绪,如“不要哭了”、“要勇敢”、“哭吧!”等等,他有自己发出情绪的方式;
- 不要表现出他很可怜,需要被同情的样子;
- 不要试图取代他的父母,不说“没关系,我们都爱你”,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背叛了自己父母;
- 不要过度的给予,有可能造成依赖、迁怒或感觉被施舍,会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
- 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不要以为只有自己能帮助他,让他先找到康复的方法,启动每个人自我疗伤的能力;
- 不要造成他们的内疚(幸存者综合征——为什么我的同学都死了)、不要说“你已经很幸运啦!”“你已经比别人好多了!”
- 不要对他所经历过事情充满好奇,即使我们很爱这个孩子,我们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这是二度伤害;
要做什么:
- 如果需要和可能的话,大量躯体接触:对孩子,此阶段,在这种情境下(仅限休克、急性反应期——在重大事件中,在几秒钟后或几小时内数月内),毫不犹豫地躯体接触。但如果孩子有拒绝,不要勉强。
- 先用日常生活的招呼语言,建立信任的关系,开启谈论的可能性;简单、通俗的、甚至可以重复的非常正常的方式,“你冷不冷啊,你中午吃什么了”;
- 礼物:巧克力,画笔和纸;补充营养的;建立信任过,才能给出关怀。
- 如果有时间,也允许的,给孩子表达的方式:特殊渠道的沟通,绘画、以讲童话故事的方式
- 告别时要说如果你以后需要我的帮助,还是可以来找我,难过的时候我都在。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电话或者地址。(来来往往的探看者,造成了孩子不停地被抛弃、分离的创伤)
四川汶川大地震摧残着我们的不光是肉体,还有心灵。尤其是对于那些儿童,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心理危机干预刻不容缓!
心理急救 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这是一个人遇到麻烦时所受到的最初的帮助。这种帮助通常为了对付突发事件。心理急救的目的就是使一个心理障碍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恢复到稍微正常的状态,或者是使一个心理严重障碍的人舒服一点直到他们得到专业的照顾。
心理急救的基本目标:
- 以一种非打扰、同情的方式与幸存者建立关系。
- 增强即时得到的安全感,提供身体和情感上的支持。
- 稳定心理失常不知所措的幸存者的情绪。
- 鼓励幸存者告诉你他需要什么,在担心什么,帮助他搜集需要的信息。
- 提供具体的行为和资讯帮助幸存者传达他们的需求和忧虑。
- 尽快联系上幸存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成员,朋友,邻居等。
- 支持幸存者适应面对,相信他有能力努力面对,鼓励他们重建家园的积极性。
- 提供信息帮助幸存者有效应对灾难带来的心理冲击。
- 确保他能联系上你,或者至少把他转交给当地的心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组织等。
心理急救注意点:
- 尊重患者的感觉
- 使患者平静,减少其焦虑和压力
- 自信地与患者交流
- 承认患者所认为的心理限制
- 与患者的家属或者专业机构联系
- 尽量准确和迅速的评估患者的能力
- 鼓励患者尽可能的把脑子里的想法说出来,让他们释放他们的情感
- 当患者开始说话,尽可能不打断他。当你听完整个故事,再去问细节,多采用积极倾听。
- 不要与患者争辩,哪怕你不同意他的话
- 在帮助儿童时,不用直接触及主题,可以给他们一些食物,让他们感觉舒适。
- 不要把你自己的方法强加给这些灾难幸存者;要让他认为他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
- 认识到你作为一个援救人员的极限,不要去扮演上帝。
灾难中感情和心理要考虑的因素:
1.灾难中会影响到感情恢复的因素:
- 家人失散了吗?如果家人一起撤离了,那么家人在何处和近况如何都不是最重要的了。
- 外界的帮助有效么?
- 是否有一个适当的领导者决策和指引方向?如果有,那么挫折感和困惑就会大大减少。
- 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渠道畅通么?减少社区谣言传播的渠道畅通么?
- 疏散计划是否与人的安全一样被仔细考虑过?
2.灾难本身就是一个危机,但当与以下因素一起时情况就会更加恶化:
- 死亡
- 受伤
- 家庭问题
- 工作和财务困难
- 疾病
- 丢失个人的物品
3.对抗各种危机时要考虑的情况,不管是你自己还是亲朋好友的:
- 关键的是要把经历和感觉讲出来
- 真正认识到到底发生了什么
- 接着做灾害以前的一些具体工作以便恢复到灾前的生活
4.灾难中心理问题的要做准备的关键:
- 灾前对灾难计划做的越多,对付灾难中的心理障碍就越容易。
给予心理急救指导的方法:
- 首先礼貌地观察,不要侵入他目前的状态,接着问一些简单的尊重话语以决定你如何帮助他。
- 接近幸存者的最佳方式常常为他提供具体的帮助(食物,水,毯子)。
- 在你观察幸存者和家人的具体情况后,确定接近他不会打扰他,不会使他慌乱,然后再接近他。
- 做好心理准备:幸存者可能拒绝你,也可能过度依赖上你。
- 平静地讲话,要耐心,敏感,反应灵活。
- 用简单的话语慢慢讲,不要用缩略语或者专业术语。
- 如果幸存者想要讲述,准备倾听。当你倾听时,注意听他们想告诉你什么,想让你如何帮他。
- 积极回应幸存者为保持安全感做的努力。
- 提供资讯帮助幸存者考虑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必要重复澄清答案。
- 提供给你的帮助对象准确的并适合其年龄的信息。
- 当通过一个翻译进行沟通的时候,看着并跟你要帮助的那个人交谈,而非翻译。
- 切记:心理急救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幸存者的悲痛,满足其当前的需要,提高其适应能力,并不是疏导他讲出创伤经历和损失。
灾后心理急救需要避免的一些行为:
- 不要臆断幸存者的经历或者遭遇。
- 不要臆断每个接触灾难的人都会受伤心灵巨创。
- 不要用病理学用语。大多严重的反应在一个接触了严重灾难的人身上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料想到的。不要认为这些反应是“症状”“病理”“障碍”“病情”等。
- 不要压过幸存者的声音或者高人一等的姿态地对待他,不要聚焦于他的无助感,无力感,错误,或者是心理、机体失能。聚焦于他做了什么有效的行为举动,或者他致力于救助需要帮助的他人。
- 不要臆断幸存者都想讲述或者需要和你讲述,以一种身体上的支持、安慰的方式可以让那些幸存者感觉到安全并更能应对目前的状况。
- 不要通过询问发生了什么的方式来“听取汇报”。
- 不要推测或者提供可能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你不能回答幸存者的问题,尽你可能去了解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