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民佑
目前社会上流行一种风气,那就是做父母的都不惜重金(有的甚至变卖家产都在所不惜)将孩子送到所谓的“明星培训班”、“神童基地”、“智星工程”等等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学习,家长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或有没有兴趣。这些家长共同的心愿都是为了要把孩子培训成其所想象的“神童”,从而为父母争气,将来能出人头地。作为父母的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不结合自身特点、不切合实际情况、不遵循自然规律地去赶打造“神童”之风那肯定是错误的,也是得不偿失的。 孩子从出生到读书、长大成人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规律,其中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各人在不同的领域中成就的大小不同,这是很正常的。虽然说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是这些特殊的后天教育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打造成“神童”。如果我们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不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来教育,那就会给孩子带来超负荷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天真浪漫和童年的欢乐,这样不但不能培养出“神童”,反而会人为的造就许多心理不健全的患儿。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曾报道湖南省华容县名噪一时的“神童”魏永康,在其母亲严厉的督促下他6岁完成小学课程,13岁考上湘潭大学,17岁考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但读研二年后的“神童”却被劝退学,而且其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生活独立能力极差。另外在美国一所大学有个12岁的“神童”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喝令母亲为其捡起掉在地上的答辨论文当场引起会场哗然。这些例子都证明用极端手段培养出来的这些所谓“神童”在其人格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中严重偏离正常,难道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纵现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等成功人士,人们并非都是由“神童”发展而来,反而许多曾报道过的“神童”成人后并没有走上什么成功之路,多数都是昙花一现。这就说明这些“神童”与普通人并无区别,之所以能成为“神童”只不过是极端的教育手段在提前利用孩子的潜能,在人为地催化孩子的“早熟”。等到孩子潜能用尽,回过头来“神童”还是普通人一个,到这时孩子在其它方面已经失去了很多。 当然像天河某幼儿园利用一些生动的动作和形体来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这跟“批量生产”“神童”是两回事,前者实际上是结合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来尽可能的提高孩子的记忆和学习技巧,这是后天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提高。但我们不能为了某些商业动机把它的作用夸大,更不能指望用这种方法来“批量生产”所谓的“神童”。 |
![]() |
最新评论 |
[中山健康网网友] | 点击返回顶页
2023/9/15 8:23:16 |
||
![]() |
||
[中山健康网网友] | 点击返回顶页
2023/3/15 7:15:07 |
||
![]() |
||
[中山健康网网友] | 点击返回顶页
2018/7/10 5:14:47 |
||
![]() |
||
[中山健康网网友] | 点击返回顶页
2018/6/6 23:44:19 |
||
![]() |
||
[中山健康网网友] | 点击返回顶页
2018/5/22 19:25:49 |
||
![]() |
||
[中山健康网网友] | 点击返回顶页
2018/5/22 19:25:26 |
||
![]() |
||
[中山健康网网友] | 点击返回顶页
2018/3/13 5:04:00 |
||
![]() |
||
[中山健康网网友] | 点击返回顶页
2018/2/24 23:06:12 |
||
![]() |
||
[中山健康网网友] | 点击返回顶页
2018/1/25 7:32:46 |
||
![]() |
||
[中山健康网网友] | 点击返回顶页
2018/1/25 7:32:3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