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接受洋货是八四年的寒假。父亲带我到珠三角中山市的姑姑家探亲,那里距离澳门只有几十公里,是个地地道道的侨乡。
我们从昆明出发,坐火车到广西老家,再沿珠江顺流而下,到达广州。一路上,我第一次真正领略了地区环境的差异,从广西老家到沿海城市,从贫穷落后到丰衣足食,从错落相间破旧的土基房,到一排排斩新的新楼房。从餐餐吃素菜淡饭,到天天鸡鸭鱼肉。
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珠三角的富足的确令我吃惊,与内地形成极大的反差,好象一下跨越了一个世纪。
那时,珠海刚刚成为特区,从姑姑家所在的小镇到拱北,整条路挖得烂糟糟。我和父亲从中山坐车去珠海,几十公里路,车子走了三个小时。一路颠簸,非常辛苦,下了车连方向都辩不清。
那时拱北给我的印象是糟糕的。除了海关和免税商店还挺漂亮,其他设施都还在建设之中。印象最深的是乱蓬蓬的地下商城,还没建成,里面一股浓烈的潮臭气,令人眼泪滢滢,但人却挤得满满的。
原来那是个地下交易场所。澳门人将要卖的衣服摆在地上,衬衫一元五一件,外套三至五元一件,毛衣大衣八元一件。件件衣服都是全新的,款式新颖,价钱非常便宜,起码在内地是不可能卖到的。你交了钱,他们马上从身边的黑胶袋里拿出一件新的给你。这就是地下交易,他们既没有营业执照,自然不用交税。
回到姑姑家,迫不及待地将地摊里偷买的“战利品”穿在身上,顿时产生了一种自豪的感觉。再一次让我的崇洋迷外思想泛滥,洋货真好,又便又靓。可以想象外国就是比我们国家先进很多。
我照了像,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照片。
回学校后,有模有样地向同学们展示,人人羡慕不已,觉得我是相当有本事。女孩们更是对我另眼相看。一个劲地向我暗送秋波。呵,那时的我能不飘飘然吗?
我自豪地说:我看到了澳门呢,那可叫气势,你们没见过,那百货商店有多大,告诉你们里面除了有汽车卖,还卖飞机呢!
他们全没去过,是信了又信,个个听得眼睛都不会转了。哈哈,想想我那时都不怕牛皮吹暴,崇洋迷外思想已经成了心病。
多年以后,随着时间的考验、祖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想的成熟,我的这种怪思想慢慢地消除了,甚至有机会去美国深造,都放弃了。
毕业十年后,老同学聚在一起。说起当时的奇特思想和搞笑事件,大家忍俊不禁。我也怪不好意思的。
呵呵,年轻,什么都不是错!
这一段经历是我的一笔财富,当我成为了一位心理医生,遇到许多有着同样崇洋思想的青年人,使我理解他们并从中找到解决思路。